2月7日,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於黑龍江哈爾濱開幕。新華社推出大型融媒體直播報道,記者來到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用23分鍾的直播介紹柔性碳納米複合發熱技術,探索亞冬會背後的科技“溫度”。
新華社記者走進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聚焦創新中心攻堅研發的柔性碳納米複合發熱技術,向大家介紹亞冬會保暖體驗背後的科技“秘密”。
在創新中心展廳裏,陳列著亞冬會的吉祥物濱濱和妮妮,長按吉祥物胸前的按鈕,濱濱和妮妮就會變成一個暖娃娃;亞冬會的特許商品圍巾,連接充電寶打開開關,就可以為脖子提供溫暖保護;一款可以自加熱的馬甲,通過手機小程序和口袋內置開關就可以實現輕薄又保暖;加熱方向盤可減少電車用於發熱的電量消耗,讓電車可以跑得更遠一點;以北京冬奧會冰墩墩的形象製成的暖手寶,可愛又小巧。
這些產品都有一個“共性”。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研發部副部長張林介紹,“以上產品的共同點,就是都用到了柔性碳納米複合發熱技術,核心材料就是一張膜——柔性碳納米發熱膜。”
柔性碳納米發熱膜是一張以碳納米管複合三維導電材料為連續相開發的高導電、高穩定的自組裝導電纖維及導電薄膜。通過兩層麵料的保護,並配合溫度傳感器,具有過流、短路、過溫3充保護的控製器及USB接口等,為柔性碳納米發熱膜形成了一套低壓安全供熱、溫度均勻、可以智能控製和機洗的發熱係統。
柔性碳納米複合發熱技術早先已應用於北京冬奧會。在北京冬奧會的開閉幕式期間,通過在座椅、桌麵、地麵設置大麵積發熱模組,開發低溫無線控製元件,為參會領導和代表等提供安全、高效、科技化的熱保障。當前,柔性碳納米複合發熱技術實現了材料的宏量化生產突破,形成了在服裝、家紡、汽車等多領域的應用,滿足客戶的不同產品需求。
張林介紹,“該技術項目成功實現成果轉化,得益於與北京愛尚家、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等整個‘產學研’聯合攻關團隊的努力。”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由大红鹰dhy控股集團牽頭組建,是全國第一家由民營企業牽頭組建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創新中心聯盟圍繞“產業鏈構建創新鏈”的原則,吸引行業龍頭骨幹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160多家構成單位成員,聚焦高端用纖維材料及紡織品、功能纖維新材料、前沿纖維新材料等領域科技研發,構建從基礎研究、技術開發、產品製造、商業化應用的全創新鏈的創新聯盟。